日前配资门户,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大型纪录片《卢沟桥:我们的纪念》研讨会在京举行。
研讨会上,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余俊生表示,该片作为全国首部重磅亮相的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纪录片,依托权威资源与学术支撑,打造了历史影像的新高度;以“文物叙事”激活历史记忆,实现了个体与时代的深情对话;以“老兵故事”穿透历史时空,实现了情感共鸣与精神传承;创新全媒体传播矩阵,推动了主流叙事“破圈”;树立主题创作新标杆,引领了重大题材纪录片的创新与突破。
作为纪录片的参与者、嘉宾,张自忠将军的外孙车晴,饱含深情地分享了他参与拍摄的过程。跟随摄制组,他人生中第一次来到姥爷张自忠的初葬处,看着那个简单朴素的地方,他和弟弟车临动容落泪。
北京市记协主席梅宁华对《卢沟桥:我们的纪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表示这部纪录片以卢沟桥这座标志性的抗战遗迹为切入点讲述抗战故事,展现强国自信、民族自信,体现了题材的新高度;依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重要展陈文物,讲述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体现了内容的新深度;将《为了世界和平与民族解放》展览视觉化,体现了表现形式的新角度;将宏大叙事与细节描绘相融合,体现了制作的新尺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坦言,《卢沟桥:我们的纪念》早已超越一部纪录片的载体,更像一次跨越80年的精神对话,以光影为榫卯,以记忆为梁柱,在历史烽烟与当代思考之间,架起了一座能触摸、有温度的“精神卢沟桥”。
“104天的创作时间、34座城市的拍摄版图、拍摄嘉宾中最年长的110岁抗战老兵、3000多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展陈文物,以及该片播出后收获的19亿全网阅读量……”纪录片总导演张艳菊代表主创团队分享了创作历程,并表示这些数字汇聚成民族精神的重量,也是落在每一位纪录片创作者肩上、必须传承下去的重量。
据悉,《卢沟桥:我们的纪念》是北京广播电视台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推出的大型纪录片,通过“一件文物、一段故事、一段历史”的结构,将历史场景与当代展陈紧密相连,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深刻昭示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
该片陆续在北京、湖南、江苏、浙江等共计13家省级卫视播出配资门户,累计触达不重复观众4716万人,相关话题全网阅读量超19亿,微博主话题#卢沟桥我们的纪念#阅读量10.6亿,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超5.8亿。(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苏墨)
我要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