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9月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7.3%和8.3%。
更为重要的是,中央企业质量效率也有显著提升,营业收入利润率从6.2%提升到6.7%,全员劳动生产率每人每年从59.4万元增长到81.7万元,国有资本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都持续改善。“应该说,在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困难挑战增多的情况下,国有资产的质量更优了、‘家底’更厚了。”张玉卓说。
“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态势持续巩固。
国资委数据显示,2021-2024年,中央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万亿,年均增速达到6.3%。“去年四季度以来,我们以市场化方式发行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拟发行总规模达到5000亿元,有力促进了‘两重’‘两新’项目投资,带动效应比较明显。”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介绍说。
同时,上市公司质量进一步提高,国务院国资委研究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持续改善市场表现,一批“硬科技”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长江电力(600900)、中航成飞(302132)等标志性重组项目顺利实施,投资者回报水平持续提高;截至目前,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超过22万亿,较“十三五”末增长了近50%,“十四五”以来,累计实施现金分红2.5万亿元。
这一系列成绩背后既有通过深化改革带来的“进”,也有通过管理提效带来的“进”,更有通过创新驱动带来的“进”。
经过几年努力,中央企业的创新实力取得了长足进步,研发经费连续三年超过万亿元,投入强度从2.6%提升到2.8%,参与了全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关,打造了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组建了23个创新联合体,形成了体系布局、协同攻坚、重点突破的强大合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也取得新进展,新质生产力培育逐渐积厚成势。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力度空前,央企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启航企业培育工程深入实施,战新产业(300832)领域投资年均增速超过20%,30家现代产业链链长企业积极发挥主体支撑和融通带动作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打造了一批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另一方面,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AI+”专项行动累计布局应用场景超过800个,数字化转型行动打造了智能工厂1854个,万元产值能耗、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2.8%、13.9%。
“我们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接续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张玉卓介绍说,“十四五”期间,6组10家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9家新的中央企业组建成立,邮轮运营等领域的专业化整合扎实开展,有效提高了国有资本的配置和运行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企业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提供更好地支撑。
在基础产品供应方面,中央企业承担了约80%的原油、70%的天然气、60%的电力供应,在能源保供、粮食保障、物流运输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产业协同带动方面,近年来,中央企业平均每年的采购量超过15万亿元,直接拉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约200万户,间接辐射上下游企业近700万户。
“十四五”以来配资门户,中央企业累计上交税费超过10万亿元,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股权1.2万亿元;同时,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积极承担川藏铁路、深中通道等基础工程,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开展境外投资合作项目超过6000个。
我要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