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宣布向乌克兰100亿美元作为教育资金基础援助配资365之家,超过了此前父子向乌克兰捐款14亿美元记录,排名世界第一。
与此同时,我们熟悉的顶新国际集团康师傅中国董事长魏宏铭在8月26日宣布向乌克兰捐款5亿美金(约合35.6亿人民币),并向前线士兵捐赠30万箱泡面,10万箱饮料。
美籍华裔著名慈善家、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的妻子普利希拉.陈(中文名字陈慧娴)通过扎克伯格基金会27日向乌克兰捐款3亿美元
截至目前,全世界有1600万名个人共向乌克兰捐款超过3400亿美元,俄罗斯为6.5亿美元。
比尔盖茨、巴菲特、拉里佩奇、C罗、费德勒、沃尔顿、穆拉托夫(俄罗斯诺贝尔奖获得者)、徐书恩、杨紫琼、尊龙……等世界名流的眼光和境界显然要高于我们普通人,那么,为何有如此多人不约而同地站在乌克兰一方?
他们捐款显然与利益无关,只是为了呵护世界的良知俗成与人类共同秩序。
作为普通人,我们也是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文化生态中养成了对善恶的判断,因此,自乌克兰卫国战争爆发后始终站在规则一方。
为了这场并不相关的战争,我们写了4000余篇声援乌克兰的文章(有1000多篇被消失),制作了500多个视频……
或许,有人会说我们是为了蹭热点、赚流量,可如果我们把这番心血化作对俄罗斯摇旗呐喊,能够赚到比挺乌多10倍的收益,其中包括流量收益和广告收益。
也有很多粉丝善意的劝我们不要试着说服俄粉们转变立场……我们从来就没有打算说服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与判断,更何况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缺抱着花岗岩脑袋见上帝的人。
也有人问,乌克兰胜了对你们有什么好处?
中国有句话叫作“有所为,有所不为”。意思是有些事,即使能够得到好处也不能做;有些事虽然未必能够得到好处却应该去做。
譬如,当看到弱小者遭到欺凌时我们会阻止;当发现有人落水后我们会竭尽全力去营救,难道在做这些事时大家都是为了得到好处?
声援乌克兰实际上也一样,有没有好处我们都会去做,因为我们是人,不是纯粹的利益动物,更没有冷漠到凡事都将自我需求放在第一位。
笔者去过俄罗斯和乌克兰,但与这两个国家从未发生过任何关系,估计以后也不会发生关系,他们的战争也不是我们的战争,但并不代表我们对这场战争没有基本的价值判断,或在盲听盲从中去助纣为虐。
当一个拥有6000枚核弹的世界第二军事强国称因为他的“安全受到威胁”,所以要吞并他国领土搞公投,要在对方海域开采石油天然气,还要求他国学校将本国的语言作为母语教学,甚至指责被入侵者保卫自己国家是“纳粹行为”……
这样的“道理”说得通吗?如果这种道理都能说通那全球精英们捐款的应该是俄罗斯而不会是乌克兰了。
全世界绝大多数人不是瞎子,我们当然也不是,尽管我们算不上什么大丈夫,但脊梁是直的。
我们希望乌克兰获胜,因为只有乌克兰获胜弱小者的权益和公理才能够得到保障,这个世界才会真正成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世界。
在这颗星球上,无论谁有多么强大,总有比他还要强大的人,没有谁是绝对的强者,所有的人都是相对的弱者,若胳膊粗拳头大就可以肆意欺凌比他弱小者,那么谁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包括他自己。
大多的时候我们认同或否定哪个国家或个人并不是否定他的全部,而是否定他的逻辑,而当人们在为支持者辩解时也是基于他们的逻辑。
我们支持乌克兰,也是支持当他们的家园被入侵、人民遭屠杀,土地与资源被掠夺后即便付出再大牺牲也要保护亲人与家园的逻辑。
我们都是普通人,相信我们的子孙也会是普通人,他们以后也将生活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如果这个世界以弱肉强食的规则运行将是世代人的悲哀。因为谁都可以来欺负并掠夺我们,而我们除了疼痛之外别无他法。
乌克兰获胜,则意味着无论再弱小只要没有失去道义就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与帮助,能够打败强大的恶棍,保护自己的权益……也只有摆脱弱肉强食的野蛮思维,人类社会才会进步。
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乃至国家与国家之间总会有利益冲突的时候,关键是如何解决矛盾对立。一般来说解决矛盾往往会有两种方式,一是规则下的竞争,另一种是暴力和战争。
规则下的竞争是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用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实现双赢,起码不会演变为零和博弈。
暴力与战争则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以牺牲弱者为代价 看看这场冲突中伤亡的百万俄罗斯人有多少是来自既得利益者的家庭?绝大多数为老边穷地区的俄国人。
盛世之牛马,乱世之炮灰。这就是丛林法则带给世界的。
我们希望乌克兰获胜,就是希望俄国人用战争解决问题的逻辑失败,让普通人家的孩子不用再上战场做无谓的牺牲。
抛开那些高大上的道理和地缘政治的宏观叙事,每个人生命都是宝贵的,在世界的时间也只有几十年,弱者完全可以少受一些来自强者的欺凌与掠夺,这就是我们支持乌克兰的理由,相信也是所有爱好和平者的愿景。
我要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