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凤仪镇高原病防治研究基地建设工地上机械轰鸣,施工人员正抢抓工期推进建设。这座总投资7.33亿元的四川省级重点项目,通过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深度合作配资365之家,成为破解川甘青高原地区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的关键民生工程,于今年6月正式开工。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基地将力争在明年7月投用,为区域医疗健康与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高原病防治研究基地(阿坝)建设项目现场负责人杨李介绍,基地选址阿坝州茂县,海拔约1580米,恰是连接高、低海拔地区的天然“过渡带”,能有效解决长期生活在3000米以上高原的群众下到平原前可能出现的肺水肿、脑水肿等高原病反跳反应,填补了我国中海拔高原病防治研究的空白。基地西侧毗邻现有茂县人民医院老院区(两院区相距约2.1公里,车程7分钟),两院区将通过新建跨江大桥实现快速联通,同时与周边茂县中医院共同构成“三叉戟”医疗联动格局,形成高效协同的区域医疗网络。
“项目建成后,将新增230张床位,与老院区290张床位形成互补,总计520张床位,将助力茂县人民医院冲击三级医院,进一步提升区域医疗承载能力。”茂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赵梦蛟表示。
建设现场,三栋主体建筑的功能定位清晰明确:1号楼为门诊诊疗与住院楼,2号楼是华西医院专属科研楼(内设2000平方米健康管理中心),3号楼承担行政办公、授课厅及专家宿舍功能。赵梦蛟介绍,基地建设全面植入华西“基因”,信息化系统将与华西医院同步,设备配置也完全参照华西标准,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尽可能向华西靠拢。
值得关注的是,华西医院将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通过派遣专家团队开展技术指导、完善远程诊疗平台、深化科研合作等多渠道,打造华西医院和阿坝州合作新模式,有效填补全州高原病防治研究空白,改善提升全州医疗机构运营管理、医疗健康人才培养和科研转化、远程医疗协同等水平,助力川甘青结合部区域医疗高地建设。
此前,阿坝州松坪沟曾有游客突发心肌梗死,经茂县人民医院初步处理后转往外地救治,得知基地建成后这类急症在本地就能得到高水平救治,当地群众纷纷表示:“以后看病不用跑远路,心里踏实多了。”
此外,该基地并非单纯的医疗项目,而是立足“医养康养、养生养老、旅游度假、生态休闲”定位,聚焦“研、防、治、养”功能,打造“医疗+康养+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每年夏季,茂县外来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的避暑人口可达五六万人,今后游客在当地避暑时,能同步享受华西水准的医疗保障。”赵梦姣介绍,基地康复科将融入羌医针灸、艾灸等传统疗法(茂县中医院挂阿坝州羌医院牌子,拥有羌医院内制剂),周边贫困村、水西村已形成乡村避暑旅游产业,未来将进一步开发中药膳食、羌医药体验等配套项目,把当地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健康红利与发展优势,助力打造国家级生态医康养目的地。
目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资金保障已落实到位。在工程推进方面,已完成3号楼砖胎膜施工和基础垫层砼浇筑;1号楼土方外运工程量约10万立方米,目前已完成6万立方米(本周完成1万立方米),计划月底前完成全部土方开挖。按照计划,今年12月底三栋楼将实现主体结构封顶。这座承载着川甘青高原群众健康期待的基地配资365之家,正以“一天也不耽误”的进度加速推进,未来不仅将持续改善阿坝州群众就医状况,为高原病患者和游客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还能创造就业岗位、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提升茂县综合承载能力,为区域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李娜 通讯员潘文苑)
我要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